政以才治,业以人兴。岱山县院积极创造条件,广开引才渠道,自2010年至今,连续招录新进公务员15人,为基层检察事业发展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。目前,本院现有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26名,占到干警总数的52%,检察队伍日趋年轻化。为帮助青年干警切实提高执法能力,尽快适应检察工作要求,岱山县院充分发挥资深检察官和业务骨干的传、帮、带、教作用,以师徒结对模式,促进“带警育才,岗位成才”活动的扎实开展,并获得了显著成效。自2008年以来,在新进招录的青年干警中共提任或新任中层干部16名,公开选拔县管后备干部11名,推荐提任县管干部8名,向市计生协会、市检察院、市纪委等输送人才9名。多名青年干警在上级业务竞赛中获奖,3名干警入选全市三级侦查人才库,2名干警被评为全市“优秀侦查员”,1名干警被评为全市“十佳”侦查员,1名干警荣获全市“优秀公诉人”称号、1名干警获“县政法系统办案能手”称号。
一、更新理念,实现青年干警培养与需求协调发展。
坚持“立足当前,着眼未来”,不断更新师徒结对培养理念。一是坚持形式与内涵共同发展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徒结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把师徒结对分为入门带教、定向训练和重点培养三个阶段,明确结对导师制定培养计划、带教帮扶、出师审查、考核评优等七项工作任务,建立配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,形成严格有序的过程管理。根据检查业务特点,将检察导师分为刑事检察、职务犯罪侦查、检查写作、检察监督、检查技术五大类,从了解科室业务特点到熟悉具体工作流程,从实践演练掌握办案技能到课外辅导增强工作经验,以“逼中干、干中学、学中会”切实加强结对成效,帮助青年干警缩短成长周期,尽快成才。二是坚持导教与自我成长相结合。明确以师徒之间相互尊重、相互学习、共同进步为基础,立足青年干警性格特征、个性差异,按照科室工作有特色,学徒干警有特长的工作要求实施个性化培养,真正实现学有所长、学有所得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要不断改进学员培养方案,每年拟定重点培养细则,分段组织实施,使青年干警学有方向、赶有目标。积极引导青年干警既要吸收有益经验,也要注重独立思考;既要模仿锻炼,也要善于创新;既要尊重权威、努力学习,也要结合个性差异,重视自我发展。避免出现盲目尊师、唯师是尊的错误倾向,致使师徒之间的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变成生硬、粗放的“填鸭式”教学模式,变相剥夺了青年干警自我思考、推陈出新的自由成长空间。三是坚持师傅与徒弟双向合作。正确认识师徒交往过程既是徒弟思想、信念、方法、经验的传承过程,也是师傅理念更新、教学创造、经验改造、智慧生长的过程。指导师傅重“教”的同时,也不能轻“学”。既要重点关注徒弟的成长,也要始终坚持自身发展,用一种平等、尊重的态度与青年干警沟通交流,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,注意观察、研究、学习他们在教学中的新思想、新观点,实现教学相长、和谐共赢,推进检察工作对接新形势,迈上新台阶。
二、建章立制,实现师徒结对培养模式长足发展。
建立健全规章制度,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、细节管理,以制度规范模式,确保师徒结对工作的扎实开展。一是建立学教常规制。以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为检察导师,通过签订师徒结对书,对检察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学徒干警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,明确检察导师应本着按需施教、讲求实效的原则,综合学徒干警的知识结构、能力特长、性格气质等因素,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培养计划。以将学徒干警培养成业务骨干、办案能手为目标,结对期限原则上定为三年,结对措施主要包括业务上的知识传授,办案上的传帮带和思想作风、职业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。二是建立“活动档案”制。加强学习档案登记管理,强化动态跟踪了解,并以此作为干警等级晋升和法律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。在师徒结对期间,以一人一档,建立青年干警业绩档案和执法档案,对干警办事办案能力、执法执纪情况和综合素质提升实行动态跟踪管理。青年干警在学习期间实时撰写心得体会,总结学习成果,开展自我鉴定并对指导老师的培养情况进行评价。指导老师分阶段填写“师徒结对”人才培养工作情况登记表,定期向检察长、分管检察长、政治处汇报培养进度、培养成效及下一阶段培养计划,各科室、部门负责人须详细了解干警参加岗位练兵、竞赛评比等情况,对青年干警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,上交政治处审核备案。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。推出多项激励措施,以赛促练、以奖促学。每年不定期开展业务线法理知识竞赛、公诉控辩赛、口才演讲比赛、法律文书写作等技能竞赛活动,加强实务能力锻炼,全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检察专业人才。结合每对师徒教学进展情况,开展年度技能训练优秀导师评选和“年度进步突出奖”、“学习积极分子”、“优秀师徒搭档”评选活动,对获奖的干警和导师予以嘉奖表彰,并提供优先晋职、评优、提干的机会,鼓励干警继续争先创优,在师傅的带领下不断提升业务水平。
三、层层递进,实现青年干警素质与能力深入发展。
按照“以培养年轻干警为总抓手,以提高干警综合能力为基础,以选拔优秀人才为核心”的总目标,阶段培养、层层递进,帮助提升青年干警政治素质和检查工作能力。一是入门带教,理论灌输。检察导师向学徒干警详细讲解检察业务工作具体分类和工作流程,帮助学员尽快掌握各科室业务工作的基本要领和重点、难点。指导做好阅卷、制作笔录等基础性工作,悉心传授办案经验,提供相关书籍和摘要笔记供学员学习研究,切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,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基础。重视职业道德培养,教育学徒干警严格遵守各项办案纪律,遵循检察职业道德,发挥优秀典型的导向引领作用,认真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,引导其严格、公正、理性、文明执法,激发青年干警工作积极性。二是定向训练,技能实践。检察导师积极安排学徒干警列席检委会,参与疑难案件的分析讨论,吸收有益经验,增长业务知识。在老师指导下,学员独立或参与开展检察业务工作,并实行案件双笔录双办理制度。自侦部门实行导师学徒讯问、询问同步笔录制作、双笔录分析比对、点评指导制度;批捕、公诉部门视情实行案件师徒同时办理、师傅审核把关、学员跟庭听庭评议制度;综合部门实行文字材料师徒同时拟写、师傅分析点评和要点指导制度,切实提升青年干警专业技能、业务水平。三是重点培养,增进互动。在师徒结对过程中,检察导师全程掌握学徒干警的工作学习情况,针对每位学员的能力特长和发展潜质,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培养计划。带领学徒观摩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工作方法,安排表现优异的青年干警到其他业务部门开展辅岗锻炼,着力培养接访息访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,适时督促学徒干警总结办案心得,撰写办案札记,引导其开展疑难案例分析及课题研究。同时,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学徒干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通过谈心谈话,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健康的生活观,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。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,开通“业务讲坛”精品课程,按照邢检、自侦、综合等职能进行分类,每月确定一主题,由各类部门负责人、业务骨干做主题讲座,并建立学习小组,定期召开学习体会交流会、侦查谋略研讨会,增强业务互动,推动青年干警互帮互学、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